大家去动物园溜达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琢磨过这么个问题:狮子老虎的毛色不是棕黄就是黑黄白亿盛资产,猴子猩猩也多半披着深灰或褐色的“外套”,就连树上蹿跳的松鼠,也顶多是点儿灰不溜秋或红棕色的毛。
在看看隔壁两栖、爬行动物,青蛙、蜥蜴、变色龙,绿的蓝的黄的红的,花样多得晃眼;鸟类就更不用说了,孔雀开屏、鹦鹉披彩,简直像打翻了调色盘。
可哺乳动物呢?清一色的大地色系,几乎找不着鲜亮的绿色,连蓝色的动物也屈指可数。这到底是为啥呢?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咱得先从颜色的由来讲起,动物们能显现出颜色,主要靠两种方式:一种是化学色,也就是色素色,另一种是结构色。
色素色好理解,就像咱们画画用的颜料,动物体内有特定的色素细胞,比如真黑素显黑色或棕色,褐黑素显黄色或红褐色。
这些色素吸收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出来的颜色。而结构色就比较“高科技”了,它不是靠化学色素,而是靠皮肤、羽毛或毛发表皮的微观物理结构。
这些结构非常精密,能通过折射、衍射或干涉等光学现象,让特定波长的光强化,从而呈现出闪亮或鲜艳的颜色,比如蜂鸟的羽毛、蝴蝶的翅膀,那种金属感的蓝和绿,很多都是结构色的功劳。
哺乳动物之所以几乎与“绿色”无缘,首要原因就出在色素上,咱们哺乳动物老祖宗传下来的色素工具箱,确实有点简陋。主要就两种真黑素和褐黑素,能调配出黑、褐、黄、红这一系列“大地色系”。
但偏偏没有一种专供哺乳动物使用的“绿色素”。你可能会问,那动物吃下去叶绿素能不能变绿?很遗憾,叶绿素不太稳定亿盛资产,也很难直接沉积到毛发或皮肤中,没法形成稳定可遗传的绿色表现。
那靠结构色总行了吧?你看青蛙和鸟不少都是靠结构显绿的。问题又来了,哺乳动物的毛发结构,想搞出结构色,尤其是绿色,难度不是一般大。哺乳动物的毛发表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光滑,缺乏鸟类羽毛或昆虫外骨骼那种极为复杂的多层纳米结构。
要想产生结构绿色,需要非常精确地控制微小结构的尺寸和排列,从而让绿光发生建设性干涉。这种精密“工程”对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毛发来说,进化起来实在太难了,演化压力也没大到那份儿上。
目前科学界公认,没有任何一种哺乳动物是依靠色素或毛发结构本身,真正“天生”就长出绿色毛发的。
这时候肯定有人说你这是瞎扯,哺乳动物树懒就是绿色的!它有时候看起来确实毛色发绿,但那可不是它自个儿长的。
那是因为树懒毛发表面有特殊的纵向裂纹,容易让藻类定居,是藻类把它“染”成了绿色,这属于一种共生现象,算不得真正的体色。所以树懒这个“绿毛怪”,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再说说蓝色,哺乳动物里真正的蓝色也比其他类群少很多,但好歹有那么几个难得的例子,而且它们几乎清一色靠的是结构色。比如黑长尾猴的某些亚种,脸部皮肤呈现出明显的蓝色,非常醒目。
还有山魈,雄性脸上有蓝紫相间的鲜艳色块,这在灵长类里算是相当张扬的打扮了。这些灵长类脸部的蓝色,研究认为是由皮肤中胶原纤维的规则排列形成的结构色。另外还有非洲的蓝马羚,不过也已经灭绝了。
除了脸部皮肤,还有少数哺乳动物的毛发也能微微泛出蓝调,最经典的例子是国宝羚牛,它的毛色远看是灰褐色的,但仔细瞧或在特定光线下,会泛出一种独特的蓝灰色光泽,学界甚至专门为它这种毛色起了个名字叫“羚牛蓝”。
这种颜色被研究认为是其毛发外部鳞片结构对光的一种散射效应产生的,也属于结构色。白臀长尾猴的毛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隐约泛蓝。
但总的来说,哺乳动物中的蓝色仍然非常罕见,算不上主流。那为什么哺乳动物在颜色表现上如此“保守”和“低调”呢?这还得从咱们的进化史和生存策略中找答案。
哺乳动物起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早期成员很可能为了躲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恐龙,过着昼伏夜出或晨昏活动的生活。在黑灯瞎火的环境里,整一身鲜艳的绿或闪亮的蓝给谁看?不仅浪费能量,还可能更容易被天敌发现。
所以隐蔽成了第一要务,棕色、黑色、灰色这些低调的大地色系,能更好地融入夜色、泥土、树干和落叶的环境,这叫保护色。自然选择于是保留了这些暗色调,那些花里胡哨的毛色突变因为没啥用甚至有害,慢慢就被淘汰了。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哺乳动物大多数是色盲,相比很多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能看见更广阔的色谱甚至紫外线,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在进化早期经历了“感官瓶颈”,退化成了二色视觉只能分辨有限的颜色。
在一个同伴们多半是“色盲”的世界里,你费老劲进化出一身鲜艳的绿色或复杂的彩色图案,可能对方根本看不清楚,欣赏不了。这“媚眼”算是抛给了瞎子看,白费功夫。
所以视觉交流在哺乳动物里更多依靠的是对比度、动作、姿态和气味,而非丰富的颜色。颜色在求偶、威慑、识别中的作用下降了,自然就没有太强的进化动力去发展出复杂的显色机制了。
当然也有例外验证规律,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些灵长类,它们生活在密林中,社会结构复杂,面部和臀部的鲜艳色块可能在短距离交流和个体识别中发挥了作用,所以才演化出了这些难得的色彩。但这毕竟是少数派的选择,说了这么多,这回知道咋回事了吧?下次接着聊。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亿盛资产
信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